◎班順.努安
緣起
蝦密!有人會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。這可與安仔長久以來接受的價值觀,相差十萬八千里。再看看書本封面,映入眼簾的是摩登撩人女郎。基於對標題與圖片的好奇,吸引安仔拾書閱讀。
翻閱目錄,「如何在這混蛋的世界裡保持快樂?」、「對不起,我沒有時間討厭你」、「你的美貌不如你的熱鬧」及「高級的浪漫,就是柴米油鹽雞毛蒜皮」等,多麼直白的標題啊!細讀內容,發現原來這是一本勵志書籍,作者來自對岸,拜現代科技之賜,擁有微信公眾號破600萬網路粉絲,是一位超人氣勵志作家。
勵志這件事,似乎人人都需要。人嘛,總有喜怒哀樂;生活在經歷悲歡離合中,當然也會有高峰及低谷的時候。由此可見,勵志書籍有一定的市場存在。此書的特色,在於作者用詞接地氣,字句犀利,頗具當頭棒喝。作者的勵志手法,並不是以安慰讀者的方式進行,而是揭露世界「殘酷又公平」的法則,逼著你正視所處世道的規矩。要嘛,接受。要嘛,滾蛋!此外,作者在書中穿插許多自身各種失敗史的經驗,也讓讀者有著同溫層的感受,難怪乎粉絲眾多。接下來,就讓安仔介紹幾篇給目前正在閱讀的您,希望也能對您有所激勵。
功利不好嗎?
從小到大,學校及大人們總是教導我們,作人不可以功利,勢力眼,要多貢獻、付出不求回報等等。然而,本書的作者,卻是從另類觀點拋出令人反思的問題。功利不好嗎?功利的背後,不就是告訴我們真正的遊戲規則嗎?要麼你超越這些,忠於自己,不在乎別人。如果你在乎,你想獲得尊重和讚美。很簡單,你先變得牛逼啊!(「牛逼」是大陸用語,意指厲害)仔細想想,好像也蠻有道理的,與其作個偽君子,倒不如成為一位真小人,明明心裏頭是往功利主義靠攏,卻又是滿口的仁義道德,戴著面具生活,也挺累人的。
至於潛規則呢?作者認為,其實,潛規則也是規則的一部分。你可以選擇要不要潛規則,然後自己承擔選擇的後果。作者還認為一想到規則這麼透明,就覺得非常安心。因為遊戲規則已攤在檯面上,你可以選擇要不要進行這場遊戲。
從另一觀點來看,功利的背後,也是承認你的努力。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,想要一個小小的機會,門都沒有。現實的社會中,多的是落井下石,有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。因此,只有當你足夠牛逼的時候,面前才會有千萬個機會等著你。
所以說,仔細想想功利還真有它的好處存在。你不需要有什麼雜念,花時間去抱怨。反而是,找到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,盡最大努力把它做好,機會自然就會蜂擁而至。套句作者的話,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,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。當然啦,要讓人家高攀不起,我們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。
富二代靠爸不公平?
現今M型社會出現的貧富不均,也讓有些人出現仇富情結。因此有了「富二代」一詞,只要一提到富二代,「普通老百姓」話語中不是酸溜溜,就是充滿敵意的負面情緒,總認為富二代都是靠爸族,認為這社會真是不公平。就此議題,作者是這樣激勵讀者的:如果說富二代生來是兔子,我們生來是烏龜,即使我們再努力也追不上兔子,那也可以是烏龜裡跑得最快的那一個。再說,我們也不用把目標放在超過兔子上,作為烏龜,我們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,但是不要停止奔跑。無論如何,總比做縮頭烏龜好。好一句,「總比做縮頭烏龜好」,躲在烏龜殼中自怨自哀,倒不如伸出頭來,努力奔跑。誠如作者所說的,人會長大三次。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。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,有些事終究還是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。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無能為力,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。安仔以為若經過這些過程,才可大聲地說,我長大了!人生沒有白活啊!
此外,似乎很少人去注意到,有些富二代甚至比你還努力啊!例如,安仔看到本刊「穿越聖稜線」一文,提到北部某私立中小學在雪山主峰頒發畢業證書活動,心想我的老天鵝啊!國小畢業典禮,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在平地領畢業證書,那些富二代(官二代)卻是踏上挑戰臺灣第二高峰的山徑,在海拔3886公尺的山頭,記錄他們的畢業典禮。從小培養體力及毅力的過程,形成其日後成就的基礎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如果我們的父母追求安穩,人家的父母冒著高風險創業。現在我們要求大家必須過一模一樣的生活,這才叫不公平吧?與其抱怨規則,不如把自己變得強大,適應規則,甚至去改變規則。其實,很多看起來不美好的事,背後還是承認一個美好的價值:至少這個世界是承認努力的。只要我們努力,就可以從這一代開始改善。所以,有時將時間軸拉長一點兒看,似乎較客觀。
嫉妒使人進步
就嫉妒這件事,安仔以為,連小孩子在同伴的遊戲裏都可見蹤跡,更遑論大人們複雜的世界。如果有人說:「我好嫉妒某某人哦~」該怎麼辦?此時,或許心靈雞湯會告訴你:「你要克服你的嫉妒,你要內心平靜,你要懷有對生活的感恩,你不要跟別人比,你要跟自己比。」,就此議題,作者的方法卻大異其趣,她的方法是,如果你嫉妒誰,就光明正大坦然地嫉妒他。原因有幾,首先,我們都不是孔子,既然不是聖人,就接受造物者所創造出凡人的「真」性情,而嫉妒恰巧也是每個凡人人性的一部分。再者,嫉妒是負面情緒,利用這個機會,學會接受和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,才能成長。最後,換個角度想想,嫉妒包含著一種認可,一種讚美,不是任何人都配被人嫉妒的,俗話不是說,不遭人嫉是庸才嗎?
仔細想想,自己有生以來什麼時候出現嫉妒之心?其實嫉妒心出現時,也就是好勝心興起之時。回憶過往,在寒冬早上,起不來的時候,晚上熬夜讀書,眼皮睜不開的時候,支撐我們咬牙堅持的,往往是我們的嫉妒、貪婪和不甘心。
我們為什麼會嫉妒呢?人往往會對他所欠缺的事物,啟動嫉妒之心。作者舉例說道,她的嫉妒史正也就是她的上進史。每當嫉妒別人的時候,是其進步最大的時候。不過,這種利用嫉妒心作為進步的動力,也要有正確的方法來付諸行動,最正確的嫉妒方式,就是觀察他、學習他,否則空有嫉妒心,沒有方法行動,那只會得「內傷」而已。
結語
嫉妒是人性,仇富及功利是真實的社會面向,你我都得面對。綜觀作者的觀點,首先要接受這些「負面」情緒及現況存在,不要一開始就排斥它,接受了它,再利用這些負面情緒作為激勵自我的動力。正在閱讀的您,如果您也正處於需要被激勵的低潮期,抽空翻翻本書,或許可以早點兒走出低潮帶哦。